經歷了2023年的“百模大戰”,2024年人工智能技術迎來千行百業的落地熱潮。
大模型應用元年,人工智能技術也行至產業應用的臨界點,如何突破成為產、學、研各界關注的焦點。
日前,銜遠科技組織的以“邁向高價值產業場景的(通用)人工智能”為主題的圓桌論壇重磅舉行,多位前沿科技公司負責人、知名高校專家教授、轉型企業以及一線科研從業者代表,就AI技術在產業應用的臨界點如何突破,怎樣實現從技術到產業的賦能,AI生態未來投資價值以及技術是否會取代人力等問題各抒己見,思維碰撞、智謀共鳴,分享各自領域的實踐與思考。
AGI到來之前,技術層面需要做哪些提升與完善?這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對此,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邱錫鵬、面壁科技聯合創始人&CEO李大海和銜遠科技首席算法科學家丁寧發表了各自看法。
邱錫鵬表示,一方面,Scaling Law是大模型中非常重要的規律,可以通過擴大模型規模來顯著提升模型性能。但是,現在通過提升模型的規模還是不夠,還涉及到其他非常多的技術,包括OpenAI提到的超級對齊。另一方面,對于一個AGI來講,一定要能夠將復雜問題分解成各種簡單問題來解決,這需要通過模型的能力進行細致的分解,分別強化,以便更快實現AGI。
李大海則談到,“Scaling Law是指模型的規模越大,訓練的語料越多,投入訓練的算力越強,模型的智能水平就越強。而大模型的Scaling Law不止這一個面,我們希望把對Scaling Law的認知往前推進一些。比如,我們實現了一個叫WSD的學習率調度器,在訓練過程的不同階段使用不同的學習率進行訓練,可以用更小的算力達到更好的模型效果。我們最終的目標,是通過我們能夠掌握的所有高質量數據,訓練出足夠達到或者接近AGI的大模型。”
丁寧認為,“有時候我們需要的并不是一個AGI,而是一個表現得像AGI的模型。AGI不是單項技術可以解決的,而是系統的工程。實現更專業的AI,首先要提到的是模型,在模型層面,我們需要在乎的不是它的高效,而是它的上限。其次,解碼中的探索是非常好的技術,只有去探索才能夠達到超越人類的水平。”他表示,數據很重要,數據的作用是給模型施加監督信號。所以,提升監督信號的密度、找到合適的監督代理是需要產業界在自己場景下著重思考的問題。
如果從技術角度去說,通向AGI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條,需要各界積極摸索,那從產業側來看,怎樣能更好地實現AI價值的落地?大家對于AI技術發展有何期待?Visa集團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產品部總經理裴晟,伊利集團數字科技中心技術負責人程國強和南訊股份創始人&CEO陳碧勇進行了深入探討。
裴晟圍繞AI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舉例,提出人們對人工智能應用的上限要求非常高,所以大模型的未來發展要求其在專業領域創造的價值必須準確,在訓練階段就要選擇認可度高的場景,并且要有人去做干預。
程國強則從伊利集團的數字化轉型出發,介紹了集團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植入企業轉型的數字底座,以及結合在具體業務中的應用進行深入分享。談到對人工智能的期待時,他表示,“因為我們是實體企業,我們希望能夠加強內部對于整個人工智能認知的提升,也希望在這個提升過程中把技術和業務做深度融合。另外,公司對于生態建設非常重視,我們期待能夠將科技理念和技術與公司的實際場景做結合,真正幫公司產生價值。”
作為“AI商業應用最后一公里”的企業負責人,陳碧勇對公司正在做的重點事項做了分享,第一件事就是通過大量訓練讓數據更加精準,第二件事就是通過場景去實現最終策略,進而幫助品牌商提升運營效率。他介紹,“我們在AI層面的做法是,做銷售、用戶復購、營銷響應效率等智能預測,通過智能推薦優化品牌觸達消費者的內容、物料、權益、渠道等,從而提升消費者的復購。我們也很期待可以聯合運用生成式AI的營銷產品。基于精準對象、精準時間、精準權益內容,才能真正助力品牌實現消費者高效運營。”
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產業層面,AI的發展和未來價值都讓人期待。那么在資本側,投資者和創業者是如何理解人工智能技術價值的?
啟明創投合伙人周志峰認為,“AI是未來10年最大的科技浪潮,沒有之一。”他表示,公司在中國投資了近10家頂級的人工智能公司,其中就包括銜遠科技和面壁智能,他們在做的就是用技術幫助客戶降本增效,在商業上獲得突破就是有價值的技術。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今天AI的創業,對于創業者要求比以前提高很多。”李大海提到,“大模型創業公司,一方面對AI的底層技術要有足夠深度的把握,另一方面要對場景、對用戶價值有準確的理解,這兩個大的要素必須得有比較均衡的認知和落地。”
丁寧認為,任何場景都可能是智能化的,場景分成高價值的和低價值的。低價值場景涉及到認知的轉變。談到高價值場景時他以數字營銷舉例,“比如用大模型來做營銷,試了100萬次,有99萬次失敗,但我們可以產生1萬個爆款,這帶來的價值是無可比擬的。”同時,他也堅定地看多AI的未來。
在論壇的后半場,大家聚焦到行業應用更加微觀的角度,圍繞AI能力在營銷行業的未來應用探討了技術會不會讓營銷人員成為價值鏈條上最先失業的人。
裴晟表示,AI的出現在行業應用中可能會創造一些新的產品,這個時候做營銷的人可能工作方向會有變化,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實際應用類似于一個執行的過程,“人工智能的深度應用在一段時間內會創造一些新的工作”。
程國強則明確表示“不會取代”,他認為人和機器的最大差別就是人有情感、懂業務。“大模型只是人的輔助。我們希望用大模型的工具幫助營銷人員,我們也在用知識庫,加上實際業務邏輯打造成一個智能體。對于員工來說,應思考如何結合他的業務場景,在場景里面讓流程跑起來,實現人機協同。”
在陳碧勇看來,應該是行業、品牌利用科技,讓所有的從業人員具備同等的能力水平,從而有更多的時間精力投身于創新性工作上。他介紹,品牌方共有的一個關鍵痛點是,行業經驗難沉淀及可復制性不強。很多品牌都面臨不同的人來做策劃、做營銷、做服務后,帶給消費者的體感完全不同,消費者的活躍度、復購也完全不同。而AI應用能解放品牌企業工作人員的時間,將他們的行業經驗拉到一致的水平線上,進而使他們能發揮更多的創造力,以更溫暖的形式鏈接用戶,真正實現讓數據回歸業務,讓人回歸創造,讓服務有溫度。
技術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當前消費市場,已經從貨架電商轉向興趣內容電商,這也讓很多大模型公司找到了價值落點。
論壇當天的活動中,銜遠科技發布了歷經3年時間打磨的MODI摹小仙AI營銷大腦(以下簡稱MODI),這是基于銜遠自研大模型研發的AI Native一站式營銷自動化底座打造的核心產品,充分體現了銜遠科技“模用一體、通專融合”的差異化能力。
MODI的出現,無論是對于學術界還是產業界,都是里程碑式的時刻。得益于銜遠科技的大模型能力,MODI能幫助品牌商進行從洞察到創新到營銷推廣整個形成閉環以后不斷優化,破解產業界沒有爆品的最大痛點,并在打造爆品的基礎上幫助客戶把爆品賣爆,這也正是銜遠科技的目標與野心。
當大模型應用深入行業的百花叢中,勢必會產生某些劃時代意義和價值的產品和企業。
正如周志峰所預測:未來6到12個月,在和人比較接近的行業,也許會出現集群性或者爆炸性的公司,“一個世界級的超級應用”也許就在今年出現。
對此,我們亦充滿期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